苗栗縣位於臺灣的中北部,北邊和東北邊與新竹縣為鄰,南邊和東南邊隔著大安溪、雪山山脈與臺中市接壤,西濱臺灣海峽。最東是泰安鄉梅園村的大霸尖山;最西是苑裡鎮房裡海岸;最南是卓蘭鎮內灣里南面;最北是竹南鎮崎頂里北側;全縣中心位置在獅潭鄉豐林村。全縣東西寬約六十四公里,南北長約五十公里,面積共有1820.3149平方公里。海岸線長度自竹南鎮崎頂北面起,向南延伸至苑裡鎮房裡海岸南面海岸為止,全長約五十公里,外型頗似一顆鑽石。
境內山多平原少,故有「山城」之雅號。主要是原屬於臺灣雪山山脈西側的沖積扇,不斷受到河川侵蝕,漸漸分割成今日的丘陵臺地地形,數條河川隨著地勢穿梭其間,形成不同的山川風貌。
苗栗縣山地和丘陵佔全縣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,是著名的「山城」。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,河川縱橫穿梭,因此形成多采多姿的生態環境。在境內超過3400公尺以上屬於高山寒原生態區;3000公尺以上則屬高山草原生態區;海拔2000~3500公尺左右則屬於典型的針葉樹生態區,也是各種稀有野生動物繁殖棲息最重要的地區之一。高度在500~2000公尺的山區,為落葉樹與常綠闊葉樹混生之生態區,是各種動物及昆蟲繁衍之絕佳場所。此外,還有高山溪流生態區、沼澤生態區(如苗栗縣竹南的水筆仔紅樹林)以及水潭生態區。豐富且多樣的生態環境,為苗栗縣帶來無限的風光與生命力。
山城故事
依據考古研究發現,苗栗地區曾為史前先民的生活區域,留有許多歷史遺跡。史前居民多居住在河階台地,過著以農業為主狩獵、漁撈為輔的生活方式。一千多年以前,台灣原住民移居此地,苗栗成為平埔族的生活居所。舊名「貓狸」的苗栗,即是平埔族語「平原」一詞的音譯。
自十七世紀中葉起,漢人逐漸移入屯墾,原住民被迫同化或向山區遷移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,苗栗成為一個多族群匯聚的地方,主要為客家、閩南、泰雅族、賽夏族。在十七世紀前,苗栗地區人煙罕至外地移入者不多。直到鄭成功來台驅荷,將苗栗歸屬天興縣管理,開始有計畫移入屯墾。
明永曆24年,劉國軒帶族人屯墾蓬山、後攏地區,為漢人早期開拓苗栗的發端。鄭克塽降清後,清廷改天興縣為諸羅縣。清光緒13年,苗栗改制設縣。
十九世紀末,南莊、獅潭、大湖、卓蘭以西地區,己拓墾出良田數千甲。先民在艱困開墾過程中,仍重視教育與文化傳承,當地書院、義學、社學、民學林立,成為北台灣文風鼎盛、人才輩出的地區。
西元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,苗栗縣遭廢除。1901到1908年間,另置苗栗廳,到二戰後初期行政單位與名稱屢有更替。一直到1950年施行地方自治後,苗栗縣的行政區域才告確定沿用至今。
苗栗縣為標準農鄉,各類農產豐富,居民以米飯、甘藷為傳統主食。而境內多為客家族群,在飲食上發展出重「鹹」、重「肥」、重「香」的獨特客家美食文化。各式各樣的客家糕餅與醃菜,吸引許多遊客到本縣一飽口福。
服飾部份,客家人多著「衫褲」,也就是上下裝,上面的是衫、下面的是褲。而婦女的衣服顏色大部分都採素色,其中又以藍、黑、白等顏色最為流行。
住的部份,本縣傳統的民房形式,大多為傳統的三合院,中央是正廳,兩側為廂房。三面屋宇環繞,正前方有圍牆、大門,院內則充作曬穀場。
-
功維敘隧道
-
舊山線鐵道自行車 安全乘車設施
-
勝興車站老街
-
懸空的軌道上欣賞龍騰斷橋